我们的信念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?
一、限制性信念
“男人最重要的是上进心”相信这句话的女士会几经挑选,选择一位很富有上进心的男人作丈夫,可是十年后,她离婚了,原因是丈夫总是为了发展事业而冷落她!大部分信念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和处理生活中出现的情况,但有少部分是因为我们接受时没有好好的理解和消化,或者欠缺全面的定位,在某种情况出现的时候,会有冲突存在。有一些信念只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意义,若环境变了,这些信念便失去其意义。很多时候,遇到困扰的时候,大多数人只是坚持那些没有效果的信念,然后不断地埋怨别人、埋怨环境,使自己陷入困扰之中。
1) 妨碍成长的信念
“那个人会有什么好主意?”——失去学习机会而不能有所提升
“已经这么辛苦了,哪有时间去想明天的事。”——使自己留在原地、停滞不前
“我怎么能跟那样的人学习、请教?”——减少自己拥有的选择、限制本人能力的发挥
“是他们不对,为什么要我改变?”——把责任交给其他人事物而让自己无能为力
“这是天意,没有办法!”——把原因归为一些人类不能控制的因素
2) 身份的局限性信念
A. “能力性”局限性信念:“我没有能力”
B. “可能性”局限性信念:“我没有可能”
C. “资格性”局限性信念:“我没有资格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”
二、改变信念的语言技巧
1) 定框法
莎士比亚名言:“事情没有什么不同,是思想使其两样。”
我们先来看属于“埋怨”的框架——都把焦点集中在问题身上,使你的思路停留在局限和无奈里。
第一部分:下旋风的自困模式
先想一件近日使你有点困扰的事,然在心里回答下面的问题:
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?
为什么我会有这个问题?
这个问题有多久了?
这个问题让我哪个方面受困?
因为这问题,我哪些想做的事都不能做了?
是谁令我有这个问题的?
这个问题使我最感辛苦的是什么时候?
想过你的回答后,注意一下你此刻内心的感觉。
日常生活中,人们会不自觉地运作这种框架,所以经常心情不好,无法发挥内在的能力,严重影响了做事的积极性、人际关系甚至自己的健康。
“我不是批评你,我是说……”(对方已经把每一句话看做批评了)“我没有骂你,我是在……”(对方已经把每一句看做是骂了)
我们再来看“解决”框架——关注成果和行动,使我们在同样的事情中保持一份正面的心态和力量,容易做出突破,而每次的突破又会增加我们的力量,使得下一个困难更容易处理。
第二部分:上旋风的自拔模式
你仍然想着同一件事,在心里回答下面的问题
我想有怎样的解决?
最快的解决会在什么时候出现?
我如何才能获知事情已经解决了?
当这事解决后,我人生的哪些事情也会得到更好的处理?
我拥有的什么能力对这件事的解决会有帮助?
什么人、什么事能帮助我解决这件事呢?
我可以开始做些什么,好使这件事早日解决?
想想你的回答,注意一下此刻内心的感觉。
有意识地应用定框法语言技巧,会令我们建立更加积极的心态,突破困扰。
2) 破框法
在当今社会,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困扰,都来自于三个妨碍性的思想框架:“应该如此”“托付心态”和“没有办法”。
A. 应该如此——接受事实并凭借自己的资源做最好的配合
负面情绪的来源是你认为“事情应该是这样的!”我们要提醒自己以下两点:
a) 事情发生了,自有它发生的理由,我未必能够知道,但我必须接受它已经发生的事实。
b) 抱怨事情不该发生是拒绝让自己成长,而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制造让自己成功快乐的机会,才是重要的。
B. 托付心态——每个人都应该照顾自己的人生,不假手他人
当婚姻或工作出现问题,自己感到迷茫,往往早就抱着“你应该照顾我”的托付心态。托付心态来源于自我价值不足。自我价值不足便需要外面的补足和别人的迁就,若得不到这些,我们的负面情绪便会出现。
C. 没有办法——凡事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法
某个方法是否值得你去尝试,只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,如果答案都是Yes,请不要踌躇,马上去做吧!这三个问题是:
a) 若有结果,对我有好处吗?
b) 我想在短期内得到这份好处吗?
c) 这些好处,是否符合“我好、你好、世界好”的要求?
无效的行为增加了内心的无力感,而这些行为模式受控于根深蒂固的局限性信念。
3) 换框法
A. 意义换框法——最快速、最容易
意义换框法就是找出一个负面经验中的正面意义。它对一些因果式的信念最为有效。例子:因为上司挑剔,所以我工作不开心。上级挑剔,所以我工作积极,因为......这使他无从挑剔/这使我提升得更快,变得更能干!
挑选一条你觉得最好的,然后把整句反复地念数遍。
B. 二者兼得法
二者兼得法就是若A与B是可以兼得的,我需要怎么想或做才能把它实现?每一条至少找出三个方法。
每天工作那么忙,哪会有时间去学习?
C. 环境换框法
同样的一件东西或一件事情,在不同的环境里其价值会有所不同。找出更有利的环境,便能改变这件东西或这个情况的价值,因而改变有关的信念。
学历不高,不好找工作?学历不高,在什么环境下是容易找工作的?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,前途无望了?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,在什么环境下是前途光明的?
4) 五步脱困法
第一步,困境:“我做不到X。”
我做不到不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太多的影响。
第二步,改写“到现在为止,我尚未能做到X。”
到现在为止,我尚未能做到不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太多的影响。
第三步,因果“因为过去我不懂得YY,所以到现在为止,我尚未能做到X。”
因为过去我不了解自己情绪的发展过程以及一些情绪共处的方法,所以到现在为止,我尚未能做到不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太多的影响。
第四步,假设:“当我学会YY,我便能做到X。”
当我了解了自己情绪的发展过程以及一些情绪共处的方法,我便能做到不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太多的影响。
第五步,未来:“我要去学YY,这使我能够做到X。”
我要学着了解自己的情绪发展过程以及掌握一些与情绪共处的方法,这使我能够做到不受自己负面情绪的影响。
三、目标的制定
1) 目标达成的三个必须
一个目标能否成功达成,取决于三点,那就是可能性、能力和资格。
2) 有效目标的七个必须元素
用正面词语组成、符合整体平衡、清楚明确、可以量度、自力可成、成功时有足够的满足感、有时间限期。
3) 目标确定法
全面审查目标,只需要问自己八个问题。
A. 你想要什么?
用一句清晰的话说出你的目标,需要包含七个元素。
B. 这个目标(价值)对你意味着什么?
价值必须能满足来访者的一些深层需要。
C. 当你达到目标时,你如何会知道?
视觉、听觉、感觉的证据,能否使来访者的内心有足够的强烈反应。
D. 何时、何地、与何人一起,你想得到那结果?
澄清目标的环境条件。
E. 那结果将怎样影响你人生的其他方面?
询问好的和不好的影响,“对你重要的人里,会有谁不支持这个目标吗?”“你的内心是否完全支持这个目标,或者有一部分是不支持的?”
F. 为什么今天之前你未能达到那个结果?
认识过去未能成功的原因,及时调整。
G. 你需要哪些资源和能力?
外在可调动的人事物以及内在的自信、勇气、坚持等。
H. 你计划怎样去做?
将问题细化,“第一步应该怎样做?”“会有什么可能出现的阻碍吗?”